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:中国父母这一生,都有着操不完的心。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。 我有一个朋友昕昕,不惜辞去公司一把手位置,回家做了全职妈妈,为了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,付出一切,可孩子不开窍,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。 她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,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写到11、12点;她下血本报了很多辅导班,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;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方式,但是收效甚微…… 一说到孩子学习,她就特别难过: “说不在意孩子成绩,让她快乐成长都是假的,我在意得要死!” 虽然很残忍,但是我想告诉她的是:你的付出,99%都是没用的。 01 孩子的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? 20世纪90年代末,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。 研究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,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。 最终,出现了一个颠覆常识,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。 先列出6个相关因素: 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 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 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小孩家里面有很多书籍(父母看的) 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 研究发现,有3个因素与孩子后来的考试分数高度关联,而剩下那3个因素毫无影响。 大家可以先猜猜,哪些和孩子成绩有关,哪些无关? 02 有关:小孩拥有高学历的父母 无关: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学历高,孩子成绩优异,这是意料之中的事。 毕竟他们很看重教育,智商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较高。 但是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绩并无影响。这个结果对于那些为了孩子的学业选择隐忍的父母来说,简直是致命一击。 想先说一个故事: 有位著名作家曾经和老公吵得不可开交,所受屈辱数不胜数,她断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败。 “婚姻本身,没什么可以多说的,可以简单归结到一个字:缘。缘分尽了就是尽了。 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,那就是一个字,万个字,无数个字也难以排解的矛盾和艰难了。” 为了孩子,她选择忍耐,和丈夫签订了离婚协议,同室但分居。 就这样,撑到孩子初中毕业那一天。她觉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,话还没说完,就被女儿打断。 “其实早就知道了,我上初中不久就在书柜里看到了你们的协议书。 我没有告诉你,是因为你们一定是担心我学习分心,担心我像别的孩子那样闹别扭,既然这样,那我就成全你们的苦心吧。” 原来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装了四年的“无知”。 聊天时,女儿还反过来安慰起了她,如果婚姻不和谐,离婚对大家都好。 后来,她的女儿考入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。你会发现,父母的离婚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。 为了孩子的学业,努力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,这成为很多父母所坚持的偏执。 其实你们相不相爱,孩子最知道。 就像我邻居家的孩子,知道父母为了她假装恩爱的时候,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学了。 有时候,光坚持形式上的完整,而丧失了温情,其实是最伤孩子的婚姻。 03 有关: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无关: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前段时间,高考成绩公布,高考状元出炉了,一些状元家庭殷实,家境优渥。 去年,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说: “我是中产家庭孩子,生在北京,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,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。现在很多状元,都是家里厉害,又有能力的人。” 不得不承认,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,可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把一些人远远甩在身后。 而父母的不努力,不上进,可能就会让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在身后,不止一条街。 正如王耳朵所说: “你不尽力打拼和赚钱,就无法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; 你没有好的学历,就不会提前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;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个过程,就永远培育不出适应社会的孩子。” 但是,孩子的成绩却与是否搬入条件较好的小区无关。 搬到好小区,甚至学区房就能让孩子成绩更好?洗洗睡吧,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表面现象。 正如换了好鞋不会跳得更高,是一样的道理。 04 有关:家中藏书多 无关: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家中藏书多就可以让孩子成绩变好?有点扯吧? 其实细想,发现很有道理。 举个例子。 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,家里有很多藏书,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,你每天手不释卷的样子,也会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。 他们会认为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当他们认字以后,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读书,成绩也不会让你担心。 如果你的最大爱好是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,家里有牌局,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,两口子讨论的都是哪个剧好看,哪个游戏好玩,谁的牌技好。 就算你每天晚饭后坚持给孩子读上一小时的书,小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比对手机,游戏,麻将大。 因为对他来说,手机,游戏,麻将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,而不是书。那孩子就不会喜欢看书,成绩自然不会如你所想的那样好。 之前听过一句话: “小学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,没有海量阅读支撑,只会饿死天赋,6-12岁阶段,是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。”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,甚至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,那这个孩子的天赋就会被饿死,更别提成绩了。 05 “父母是什么样的人”远比“父母为孩子做什么”更重要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,无论是父母学历,经济社会地位,家中藏书多少还是母亲的生育年龄,说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点,即“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”。而保持家庭完整,搬到更好的小区,费心为孩子读书,说的都是父母的行为,即“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”。 而以上的全部事实表明: “父母是什么样的人”远比“父母为孩子做什么”更重要! 这个结论的意义远比看上去深刻得多。 与其为孩子,学会在婚姻里隐忍,不妨解脱自己也解脱孩子; 与其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,不妨审视一下自己,是否在孩子身上倾注全部了心血,而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。 与其逼孩子看书,监督孩子写作业,不妨先逼自己一把,以身作则,用环境影响孩子。 记住,还是那句老话,育儿先育己,要不然你的付出,99%是无用的。 |